柏峰博士
教授
電話:郵箱:baifeng515@126.com 地址:研究方向:

認知障礙的神經影像學特征及其分子機制 (對學生要求:刻苦專研的精神,智商、情商與挫折商合理的結合)

  • 個人簡介
  • 學術兼職
  • 代表性論文
  • 承擔科研項目
  • 獲獎情況

鼓樓醫院神經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AD亞專科學術帶頭人,兼伟德官网手机版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副院長。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重點專項課題負責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傑出青年神經内科醫師、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蘇省“333工程”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年專家等。學術兼職:中國卒中學會腦小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老年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卒中學會青委會主任委員等。發表SCI論文100餘篇,主持國自然基金項目5項以及省部級項目9項,累計經費超1000萬元,研究成果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


中國卒中學會腦小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卒中學會神經調控分會常務委員

中國醫促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神經認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額颞葉癡呆及相關疾病學組第一屆常務委員

北京神經變性病學會額颞葉癡呆及相關疾病學組第一屆常務委員

江蘇省老年醫學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卒中學會第一屆青委會主任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腦卒中學會第一屆青委會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卒中學會卒中第一屆基礎與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專家委員會腦小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一直以神經認知與功能影像學技術尋找輕度認知障礙(MCI)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AD)的高特異性和敏感性神經影像學指标及其遺傳學基礎為研究主線。至今在認知障礙的神經生物學和神經影像學研究領域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他引>2000次)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撰寫專家共識4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SCI收錄論文近50篇(他引>1200次),包括Biological Psychiatry, cover paperJournal of Neuroscience, cover paper; 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Neuroimage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European Radi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等,研究成果被《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旗下“Journal Watch Psychiatry”發表述評高度肯定、“Faculty of 1000 ”推薦和正面評價,并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方網站“基金要聞”報道。

 1. 科技部重點專項,基于類器官模型的腫瘤幹細胞-微環境調控網絡與個體化防治策略-課題四腫瘤類器官微環境重塑新技術

及診療新策略集成研發、2022/12-2027/11700萬元、在研、課題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認知障礙進展中的SRN通路系統調控機制探讨及應用、2021-202455萬元、在研、主持。

 3. 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項目,阿爾茲海默病找早起診斷和幹預及其分子基礎、2019-2021130萬元、結題、主持。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輕度認知障礙和皮層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共病機制探讨--基于遺傳基礎及神經影像環路機制的研究、2017-202058 萬元、結題、主持。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情感和記憶的神經環路基礎”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Aβ-澱粉樣蛋白代謝通路基因相關神經網絡動态演變模式在阿爾茨海默病風險人群早期診斷中的作用、2014-201680萬元、結題、主持。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基于tau 蛋白通路和多模态fMRI 的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神經網絡機制探讨、2013-201524 萬元、結題、主持。

 7.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4-201650 萬元、結題、主持。

 8. 江蘇省“科教強衛工程”醫學重點人才,癡呆臨床早期診斷及病情監控的關鍵技術、2016-202050 萬元、結題、主持。

 9. 江蘇省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基于遺傳因素集聚效應探讨不同AD風險人群神經調節環路的共病機制、2016-201950 萬元、結題、主持。


  1. 2016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認知障礙發生機制和早期預警與幹預研究(排四,No. 2016-020

  2. 2016年江蘇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磁共振影像學分析在認知障礙機制探讨中的應用(排一,No. 2016-A-181401P5-1

  3. 2015年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多模态腦影像技術在老年期抑郁和癡呆共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排二,No.2015-11-2

  4. 2014年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多模态fMRIAD風險人群癡呆轉化中的早期預警價值(排一,No.2014-3-1

  5. 2014年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神經影像技術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排一,No.201414210071

  6. 2014年江蘇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老年性癡呆早期預警、診斷與幹預研究(排五,N0.2014-1-14-R5)

  7. 2014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抑郁症的共病診斷、治療及發病機制研究(排六,No. 201403175P0806

  8. 2011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的發生機制與臨床研究”(排五,No. 201101170P1505

  9. 2011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認知障礙的發病機制和診治的基礎與臨床(排七,No.20114292-1-R07

  10. 2011年江蘇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精神疾病認知障礙的發病機制與臨床研究(排三,No. 2011A024P5-32011年南京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老年抑郁症認知損害的機制研究 (排三,No. 2011000143

  11. 2011 GSK Tomorrow's Star Award

  12. 2009年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遺忘型輕度認知功能損害診斷的臨床應用(排二)


Baidu
sogou